2015版三體系標準測試題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
1、組織在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時,應確定下列哪些活動?(D)
A.實施監視和測量的時機 B.需要監視和測量的對象
C.分析和評價監視和測量結果的人員 D.A和B
解析:Q 9.1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
9.1.1總則
組織應確定:a)需要監視和測量的對象;b)確保有效結果所需要的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方法;c)實施監視和測量的時機;d)分析和評價監視和測量結果的時機。
組織應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和有效性。組織應保留適當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為結果的證據。
2、ISO9001:2015標準中7.1.6組織的知識界定為(D)。
A.組織所有的知識 B.組織的知識產權
C.僅指工程圖樣、工藝文件、標準
D.獲得合格產品和服務中運行過程所需的知識
解析:Q 7.1.6組織的知識
組織應確定運行過程所需的知識,以獲得合格產品和服務。
這些知識應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圍內可得到。
3、依據ISO9001:2015標準,組織與顧客溝通的內容應包括(D)。
A.處置和控制顧客財產;
B.獲取有關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反饋;
C.關系重大時,制定應急措施的待定要求;
D.以上都是
解析:Q 8.2產品和服務的要求
8.2.1顧客溝通
與顧客溝通的內容應包括:a)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的信息; b)處理問詢、合同或訂單,包括變更;c)獲取有關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抱怨;d)處置或控制顧客財產;e)關系重大時,制定有關應急措施的特定要求。
4、ISO9001:2015標準要求組織應確立并提供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以下對基礎設施資源描述不正確的是(D)。
A.建筑物和相關設施
B.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
C.運輸資源、信息和通訊技術
D.崗位工,設備操作人員
解析:Q 7.1.3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所需的基礎設施,以運行過程,并獲得合格產品和服務。
注:基礎設施可包括:a)建筑物和相關設施;b)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c)運輸資源;d)信息和通訊技術。
5、組織在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時,以下哪些不屬于ISO9001:2015標準中需要考慮的因素(A)。
A.地理位置 B.相關方要求
C.組織的產品和服務 D.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
解析:Q 4.3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
組織應明確質量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適用性,以確定其范圍。在確定范圍時,組織應考慮:a)內部和外部因素,見4.1;b)有關相關方的要求,見4.2;c)組織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本標準的全部要求適用于組織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組織應遵循本標準的全部要求。
6、適用時,組織應采取措施獲得所需人員的能力。采取的適當措施可包括(D)。
A.在職人員進行培訓 B.輔導或重新分配工作
C.招聘具備能力的人 D.以上都是
解析:Q 7.2能力
注:適當的措施可包括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輔導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招聘、分包給勝任的人員等。
7、ISO9001:2015標準對溝通質量方針提出了要求,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D)。
A.質量方針在組織內得到溝通
B.質量方針應作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獲得并保持
C.質量方針應組織內得到理解和應用
D.適宜時,質量方針須通過銷售合同與顧客溝通
解析:Q 5.2.2溝通質量方針
質量方針應:a)作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獲得并保持;b)在組織內部得到溝通、理解和應用;c)適當時,可為有關相關方所獲取。
8、ISO9001:2015標準中提到的質量管理原則不包括(B)。
A.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B.管理的系統方法
C.領導作用 D.改進
解析:引言0.2 質量管理原則包括: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改進;循證決策;關系管理。
9、組織如果確定有必要對質量管理體系做出變更,則變更應(D)進行。
A.按計劃進行 B.以系統的方式進行
C.重新策劃后 D.A和B
解析:Q 6.3變更的策劃
當組織確定需要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變更時,變更應按所策劃的方式實施(見4.4)。
組織應考慮到:a)變更的目的及其潛在后果;b)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c)資源的可獲得性;d)職責和權限的分派和再分派。
10、2015版新標準要求,設計和開發輸入應完整、清楚,是為了(C)。
A.滿足設計和開發的輸出 B.滿足設計和開發的評審
C.滿足設計和開發的目的 D.滿足設計和開發的控制
解析:Q 8.3.3設計和開發輸入
組織應針對設計和開發的具體類型產品和服務,確定基本的要求。組織應考慮:a)功能和性能要求;b)來源于以前類似設計和開發活動的信息;c)法律法規要求;d)組織承諾實施的標準或行業規范;e)由產品和服務性質所決定的,失效的潛在后果。
設計和開發輸入應滿足設計和開發的目的,且完整、清楚。應解決相互沖突的設計和開發輸入。組織應保留有關設計和開發輸入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1、組織確定人員所需能力應從以下哪些方面考慮(D)。
A.經驗 B.培訓 C.教育 D.以上都是
解析:Q 7.2能力
組織應:a)確定受其控制內的工作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這些人員從事的工作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績效和有效性;b)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確保這些人員是能勝任的;c)適用時,采取措施獲得所需的能力,并評價措施的有效性;d)保留適當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為人員能力的證據。
注:適當的措施可包括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輔導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招聘、分包給勝任的人員等。
12、一個生產型上市企業,下列不屬于組織控制范圍內從事影響質量績效工作的人員有(A)
A.股票持有人 B.文件資料管理人員
C.售后服務人員 D.產品的設計開發人員
13、處理不合格過程輸出、產品和服務的方法包括(D)。
A.糾正缺陷 B.暫停產品和服務的控制
C.獲得放行產品或服務的授權 D.A、B和C
解析:Q 8.7.1組織應確保對不符合要求的輸出進行識別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
組織應根據不符合的性質及其對產品和服務符合性的影響采取適當的措施,這也適用于產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務提供期間或之后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和服務。
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多種途徑處置不合格輸出:a)糾正;b)隔離、限制、退貨或暫停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c)告知顧客;d)獲得讓步接收的授權。
對不合格輸出進行糾正之后應驗證其是否符合要求。
14、依據ISO14001:2015標準,關于“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最為確切的說法是(D)。
A.確定與環境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
B.確定這些相關方的有關需求和期望
C.確定這些需求和期望哪些成為其合規義務
D.以上全部
解析:E 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組織應確定:a)與環境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b)這些相關方的有關需求和期望(即要求);c)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將成為其合規義務。
15、依據ISO14001:2015標準“環境方針”的要求,保護環境的其它特定承諾,可包括(D)。
A.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B.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C.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 D.以上都是
解析:E 5.2環境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在確定的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建立、實施并保持環境方針。環境方針應:a)適合于組織的宗旨和組織所處的環境,包括其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性質、規模和環境影響;b)為制定環境目標提供框架;c)包括保護環境的承諾,其中包含污染預防及其他與組織所處環境有關的特定承諾。
注:保護環境的其他特定承諾可包括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
16、組織應確定其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的潛在緊急情況,特別是那些(B)潛在緊急情況。
A.組織領導提出的 B.可能具有環境影響的
C.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 D.可能影響員工健康安全的
解析:E 6.1.1總則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滿足6.1.1至6.1.4的要求所需的過程。
策劃環境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a)4.1所提及的問題;b)4.2所提及的要求;c)其環境管理體系的范圍。
并且,應確定與環境因素(見6.1.2)、合規義務(見6.1.3)、4.1和4.2中識別的其他問題和要求相關的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確保環境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預防或減少不期望的影響,包括外部環境狀況對組織的潛在影響;實現持續改進。
組織應確定其環境管理體系范圍內的潛在緊急情況,特別是那些可能具有環境影響的潛在緊急情況。
17、組織建立環境目標對考慮的重要環境因素及相關的合規義務,應考慮其(A)。
A.風險和機遇 B.人員能力 C.信息反饋 D.業務過程
解析:E 6.2.1環境目標
組織應針對其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環境目標,此時須考慮組織的重要環境因素及相關的合規義務,并考慮其風險和機遇。
18、依據ISO14001:2015標準,組織應評價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需求,以防止不符合再次發生或(C)。
A.減少發生 B.控制發生
C.在其他地方發生 D.減少發生的可能
解析:E 10.2不符合和糾正措施
發生不符合時,組織應:a)對不符合做出響應,適用時:
1)采取措施控制并糾正不符合;2)處理后果,包括減輕有害的環境影響。b)通過以下方式評價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需求,以防止不符合再次發生或在其他地方發生。
19、(多選題)依據ISO14001:2015標準中“環境”的定義,外部存在可用(A、B、C、D)來描述。
A.生物多樣性 B.生態系統 C.氣候 D.其它特征
解析:E 3.2.1環境environment
組織(3.1.4)運行活動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氣、水、土地、自然資源、植物、動物、人,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注1:外部存在可能從組織內廷伸到當地、區域和全球系統。注2:外部存在可能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氣候或其他特征來描述。
20、健康損害的定義中“可確認的”意指(C)。
A.已經確認 B.尚未確認
C.能夠確認 D.以上皆是
21、(B)與工作相關的健康損害或人身傷害(無論嚴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況,成為事件。
A.發生 B.發生或可能發生
C.可能發生 D.以上皆不是
解析:OHS 3.9事件
發生或可能發生與工作相關的健康損害或人身傷害(無論嚴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況。
2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組織管理體系的一部分,用于(D)。
A.制定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B.實施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C.管理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D.以上皆是
解析:OHS 3.1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組織管理體系的一部分,用于制定和實施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并管理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23、在考慮工作場所的構成時,組織應考慮對(D)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影響。
A.差旅或運輸中(如駕駛、乘機、乘船或乘火車等)
B.在客戶或顧客處所工作
C.在家工作的人員 D.以上皆是
解析:OHS 3.23工作場所
在組織控制下實施工作相關活動的任何物理區域。
注:在考慮工作場所的構成時,組織宜考慮對如下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影響,例如:差旅或運輸中(如駕駛、乘機、乘船或乘火車等)、在客戶或顧客處所工作或在家工作的人員。
24、組織應確保(B)人員都具有相應的能力,該能力應依據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來確定。
A.全體工作
B.任何在其控制下完成對職業健康安全有影響的任務的
C.體系范圍內 D.工作場所內的全體
解析:OHS 4.4.2能力、培訓和意識
組織應確保在其控制下完成對職業健康安全有影響的任務的任何人員都具有相應的能力,該能力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組織應保存相關的記錄。
25、依據GB/T28001-2011標準4.4.3條款,組織應針對(C)與進入工作場所的承包方和其他訪問者進行溝通。
A.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職責
B.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和方案
C.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D.承包方和其他訪問者自身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以及安全防護要求
解析:OHS 4.4.3.1溝通
針對其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程序,用于:a)在組織內不同層次和職能進行內部溝通;b)與進入工作場所的承包方和其他訪問者進行溝通;c)接收、記錄和回應來自外部相關方的相關溝通!
26、(多選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B、C、D)。
A.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
B.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針和目標;(OHS4.4.4)
C.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覆蓋范圍和描述;
D.組織為確保對涉及其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解析:OHS 4.4.4文件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a)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b)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覆蓋范圍的描述;c)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關文件的查詢途徑;d)本標準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記錄;e)組織應確保對涉及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記錄。
27、(多選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程序應考慮(B、C、D)。
A.所有相關方的活動 B.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活動
C.人的行為 D.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設備
解析:OHS 4.3.1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確定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程序應考慮:a)常規和非常規活動;b)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承包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c)人的行為、能力和其它人為因素;d)已識別的源于工作場所外,能夠對工作場所內組織控制下的人員的健康安全產生不利影響的危險源;e)在工作場所附近,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產生的危險源;f)由本組織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設備和材料。
28、(多選題)被動性績效測量包括監視(A、B、C)
A.健康損害 B.事件 C.未遂事故 D.運行準則
解析:OHS 4.5.1績效測量和監視
被動性績效測量,即監視健康損害、事件(包括事故、“未遂事故”等)和其他不良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歷史證據。
29、(多選題)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4.4.7條款要求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程序,用于(A、B)。
A.識別潛在的緊急情況 B.對此緊急情況作出響應
C.減少風險 D.制定應急計劃
解析:OHS 4.4.7應急準備和響應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程序,用于:a)識別潛在的緊急情況;b)對此緊急情況做出響應。
30、(多選題)GB/T28001標準所有要求旨在被納入到任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其應用程度取決于組織的(A、B、C)(OHS范圍1)。
A.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B.活動性質
C.運行的風險與復雜性 D.組織的文化
解析:OHS 范圍1
本標準中的所有要求旨在被納入任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其應用程度取決于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活動性質、運行的風險與復雜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