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uploads/image/20170622/20170622082730093009.png)
以“憂患意識”構建企業環保新高度
過去的一個冬天,集團公司積極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減排方案”,在環保的高壓態勢下,我們能夠順利完成生產目標,值得慶賀;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提高憂患意識,構建2017年從嚴治理環保問題新思想新戰略。
如何構建,首先體現為一系列治理環境問題新理念新要求。2月21日,濟源市環保局召開“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管控會議”,明確了“核算減排的要求與方法”,在響應預警期間,“必須在達標的基礎上進行減排;減排量按日計算,排放量要比預警前(不同等級)明顯減少;全時段達標排放(超標排放,最低處罰30萬元)”。從末端嚴格控制,或倒逼減產,或倒逼升級環保設備承載負荷,或嚴格控制生產過程等等,目標只有一個,排放量明顯減少。如何實現?是我們離2017年的冬天還有好幾個月,走著說著,還是我們離2017年的冬天就這幾個月,任重道遠呢?
怎樣構建,還體現為一系列見真章見實效的好做法好辦法。
目標明確。達標排放是底線。在未來的幾個月,也許不會出現重污染天氣,但應嚴守環保紅線,所有污染物必須達標排放。預警期間,不允許任何情況下的異常數據,這就要求一線崗位及責任領導平時注重應急應對方案的收集整理,從一線獲取真知。
方法可行。一、從源頭控制。從物料配比到工藝參數,開頭是關鍵,實際情況會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崗位操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二、過程控制。每一環節控制得當,便可為后續操作爭取更靈活的治理空間。三、末端治理。要求脫硫塔高效運轉,脫硫劑充分起效。正常生產時,我們要求環保設施同步運行,我們也是這樣落實的,當預警啟動時,如何將脫硫效率已經觸及天花板的脫硫塔高效運轉?是改變脫硫劑的投加方式還是更新更換脫硫劑,是確保循環泵正常運行還是增加液劑投加量,而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理論與實踐共同解決。
落實到位。一、環保處、生產處根據2016年冬季針對“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減排方案”實際開展情況,結合市環保局有關文件精神,依據制定管控、預警等級不同程度、等級,制定2017年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措施。已上報有關部門。二、加大巡檢管控力度。預警期間,擬建部門領導輪流帶班夜查隊伍,有效應對上級部門零點行動夜查工作,各分廠做好排班自查工作,夜間輪流值守,嚴格落實管控要求。正常生產期間,環保處落實現場監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三、開展應對重污染天氣環保知識培訓。明確何為重污染天氣,了解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機制,及期間的防范措施等。做到全廠職工人人了解。
當環保設施運行更科學更規范,生產過程控制更靈活更完美,上級環保會議精神落實更到位更徹底,環保工作者擔當起自身的崗位責任與工作使命,“綠色萬洋號”的巨輪必將劈波斬浪、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