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幸福“粽”在臉上
看到粽子,第一反應就會想到端午,就像看到月餅,會想到八月十五一樣。
就拿端午節來說,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粽子,早在節日前夕,就已經遍布街頭巷尾。有些人家也會買些食材,與家人圍在一起制作粽子,它以芬芳的祝福為葉子,以寬厚的包容為餡料,以溫暖的甜蜜為糯香,再用真情的絲線纏繞,做成一個個飽滿的粽子,一口咬下,便能沉醉在美好的五月情懷里。
小時候,我對端午節的概念很模糊,不光端午節,其它節日也是如此。或許是那時候物質匱乏,除了一年一度的春節,對于其他需要額外支出的節日,大人們往往選擇了忽視,所以小時候我對粽子的味道,如今就算絞盡腦汁去回想,腦海中也無多少印象。不像今天,粽子的餡料五花八門,不斷充實著愉悅著我們的味蕾。
除了粽香,還有花花繩和艾葉也蕩漾在五月的季節里。端午前,大人們會把各種彩色繩子仔細搓在一起,分別系在小孩子的手腕、腳腕上,說是為了辟邪,防蛇蝎蟲咬。小時候哪里懂得什么辟邪,只知道好看而已,所以小伙伴們都會舉起胳膊,相互比試誰的顏色多,誰的顏色亮。五彩繽紛的花花繩,是小女孩的最愛,用來做手飾也不會顯得俗氣,她們戴在手腕上更顯出稚嫩的秀氣。
還有艾葉,也是端午不可缺少的主角,家人會去野地拔些回來晾干掛在門口,每次進出家門,艾葉的清香總是彌漫周身,讓人精神清爽。小時候腦子里對艾葉的感覺,就像帶有巫術的成份,這種感覺一直延續到多年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我發現艾葉的神奇依舊還在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家里如有添丁,老人們會找些艾葉點著后,把房間的角角落落熏上一熏,這樣可以起到驅寒、辟邪之功效,所謂的邪就是,比如晚上孩子無故哭鬧,做惡夢,無緣無故產婦受涼等等,其實和妖術無半點瓜葛。小時候的艾葉隨手可及,不像如今還需要到處去尋,尋而不得,還要去買,少了原野上的鮮靈。
端午到了, 蟬聲響了,恍惚間明白,無論時光如何變遷,那一抹濃香的記憶,依舊蘊藏在平凡的生活里,不斷讓我去惦念,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