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不斷奮斗出來的
8月1日建軍節,趁著休息,孩子們又剛好星期,我就帶著全家人一起去水洪池游玩。
剛進入山道,孩子們就驚呼涼快,空氣好,并感嘆山路的蜿蜒曲折,直問路怎么這么長,怎么還不到?我便趁機告訴孩子們,水洪池村素有“中原海拔第一村”之稱,是中國傳統村落,從前通往山下只有一條兩三米寬的小路,村民下山到思禮鎮采購后要坐車到九里溝,再從九里溝徒步回家,單趟需要花費三四個小時,所有東西都要靠扁擔挑上來。后來,全村43戶人家190口人,在村支書的帶領下用10年時間挖山洞,鑿崖壁,修成了這條14公里的盤山公路,這才有了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水泥路。孩子們一聽路是村民修的,還修了10年,紛紛表示修路的不易。我曾經在公司團建的時候,用雙腳去丈量過這條蜿蜒綿亙的山路,更能切身體會到修路人堅持不懈的毅力,并為之不斷奮斗的決心。
水洪池村不僅風景秀美,也是紅色文化富集之地。我們一行人剛到村里,就被那一排排石頭壘砌的民房一下子吸引了目光,大部分房子都已人去樓空,只有空空如也的石房靜靜地佇立在新世紀的風中,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在傾訴著滄桑的變遷。轉眼間,我們就來到了李牛柱家的石頭房,這是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水洪池辦公舊址。據史料記載,1943年6月,濟源縣委、縣政府到濟北沿太行山一帶活動,曾駐水洪池村辦公。縣委、縣政府帶領縣大隊,深入群眾,開展減租減息,宣傳抗日,在沿山一帶的水洪池、竹園溝、五指河以及東邊的閻營、閻斜、任莊、克井等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村政權;領導群眾生產度荒,動員青年參加縣大隊,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對日偽開展游擊戰爭,從而逐步恢復了抗日根據地,擴大了游擊區。
孩子們聽了我的講述,似懂非懂,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想象著當年戰士們如何在這里辦公,生活,組織老百姓和日本鬼子戰爭。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生于盛世,更不能忘了先輩們,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的水洪池,依靠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吃上了旅游飯。濟陽高速公路穿越了美麗的水洪池村通往山西,這條觀光高速上,水洪池是其中漂亮的一站。
越來越好的水洪池是村民們堅持不懈不斷奮斗出來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也要像水洪池村的村民一樣,有目標,并為之不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