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撸在线-撸撸射影院-撸久久热这里只是精品-撸逼-自拍99-自拍20p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基礎知識

      危險源及風險評價的定義是什么?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也就是說,危險源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

      另外一種定義是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ISO 45001:2018)術語和定義,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傷害和健康損害的根源或狀態。

      風險指不確定性的影響;

      風險評價: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風險評價實際上是對辨識出來的危險源的一個分類管理方式,通過風險評價將公司或部門需要重點管理的危險源羅列出來,對現狀的控制措施進行再評價,如果通過現有的控制措施能滿足風險控制,那么只要檢查保證措施有效就能控制風險。如果現有的控制措施主要是管理制度、培訓教育、監督檢查這些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從本質安全化上對危險源的改善和對風險的控制。

      其次,危險源的分類有那些?

      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我們把危險源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危險源:根據能量意外釋放論,事故是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作用于人體的過量的能量或干擾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是造成人員傷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統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根據這一理論,那么可以立即對第一類危險源有一個很好的認識。我們需要使用電能來帶動電機運轉,那么電是第一類危險源;我們需要使用天然氣或其他的熱量時,需要使用火來提供能量,那么火或者說熱量也是第一類危險源等等,第一類危險源因為我們需要去利用它,所以我們不能杜絕或完全屏蔽;

     第二類危險源:導致約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作第二類危險源,它包括人、物、環境三個方面的問題。那么我們從第二類危險源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第二類危險源實際上是限制第一類危險源(能量)發生的意外釋放的措施或管理。但是第二類危險源相較于第一類危險源,我們更難去控制、去管理,因為第二類危險源相較于第一類危險源,它的變化更大,比如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技術手段或經驗知識不平衡等因素。

      其三,危險源辨識方法及其他要求?

      詢問交談法、現場觀察法、查閱有關記錄法、獲取外部信息法、工作任務分析法、安全檢查法、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法、事故原因分析法等等,但是各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或局限性,辨識危險源過程中使用一種方法往往還不能全面地識別其所存在的危險源,可以綜合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

      比如我們需要進行企業危險源辨識時,我們需要使用到的方法有:獲取外部信息(需要與國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規結合起來)、事故原因分析(曾經發生過的事故)、工作任務分析(一些特定的工作任務)、安全檢查(日常檢查中發現的隱患)等都會使用到。

      在企業進行危險源的辨識中,特別需要的是全員參與的概念,如果不是全員參與的危險源辨識,那么企業危險源就不全面,覆蓋范圍小,不能真正的控制公司生產經營過程的風險,容易發生事故。當然企業在開展危險源辨識前應該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只有培訓出一部份人,由他們去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并組織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

      企業組織危險源辨識的基本流程圖:

      企業危險源辨識過程要考慮的因素是也是非常多,辨識經驗、知識不足或崗位作業不熟練都不能完全辨識出崗位存在的危險源,所以全員危險源辨識是一個學習和完善的過程。

      其四,危險源的風險評價方法有那些,操作簡單、評價全面的是什么方法?

      危險源通過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辨識出來了,那么風險評價是不是由部門領導或EHS部門進行呢,顯然不是。因為,各崗位存在的危險源只有該崗位的操作者才能更全面去評價,只有他才知道危險源的風險到底是多大,為了他們能更系統、全面的進行風險評價,就需要讓他們知道基本的風險評價方法。

      風險評價方法也有很多種,如: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矩陣法、預先危害分析、風險概率評價法、事故樹分析等,那么我們這里只對LEC方法進行簡單的說明。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即通常所說的LEC(D=L*E*C)評價方法,是目前風險評價中操作簡單、評價全面、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D:危險性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通過辨識出來的危險源整理,再通過風險評價,那么我們就形成了班組、崗位的基本危險源清單。

      其五,危險源的風險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通過組織、培訓、參與、匯總、審核、審批,形成了公司的危險源清單,全面掌握了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那么對公司的危險源的管理我們需要做什么呢?目前一些企業對危險源的管理存在什么樣的誤區呢?

      辨識出來了危險源,也進行了風險評價,那么在風險評價過程,需要對風險等級較高的危險源的控制措施進行審核,看是否能滿足并控制的了危險源,如果現有措施不能或者說可以在現有的措施上加以完善,那么一定要制訂新的控制措施,新的控制措施完成后,再對該危險源重新評價,看風險等級是否降低,能否滿足該危險源的風險控制要求。

      部門辨識出來的危險源,中度以上的危險源一定要制訂檢查表,班組每天,部門每周對危險源的控制措施進行檢查,以確保危險源的風險控制有效、運行良好,在檢查中發現有異常情況應立即改善,因為風險控制措施失效,那么危險源的等級就升高,就很難控制可能發生的風險。另外,危險源辨識出來后,不應作為秘密資料鎖在文件柜的,它是員工在工作中檢查和學習的依據,不說每天,至少每周各班組應組織該班組成員學習該班組的《危險源清單》。

      企業對危險源的管理,企業危險源的管理部門,根據各部門辨識、評價結果匯總成公司的危險源管理清單,并根據程序要求,將公司中度以上危險源羅列清單,并對中度以上危險源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審,如果現有的風險控制措施能滿足危險源的風險管理,那么制訂檢查表,每周由專業人員全公司檢查確認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如果在評審中發現現有的風險控制措施不能達到該危險源的風險控制,那么需要聯合該責任部門制訂目標、指標改進方案,定期檢查方案實施情況,從而逐步改善、提升風險控制措施。

      企業危險源辨識出來后,它不是永不改變的,每年至少需要重新辨識一次,如果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如:設備變更、技術更新、新的法律法規、組織架構等的變更,而需要進行相關崗位或班組的危險源重新辨識變更。

      最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是一個系統的管理工作,它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辨識過程的經驗積累,對風險措施控制的不斷完善來危險源進行控制管理。